患病奶牛通常在产后3天内出现症状,尤其是高产或有难产史的奶牛。该病发展迅速,初期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肌肉震颤、瘤胃蠕动音减弱、步态蹒跚、站立不稳及喜卧。后期,奶牛食欲完全丧失,反刍停止,流涎,瘤胃蠕动音消失,病牛趴卧不起,排出水样稀便,伴有酸臭味,部分病例可能出现血丝。产奶量显著下降,眼球凹陷,皮肤温度不均,体温正常或稍低,心跳加快,每分钟可达100次,呼吸频率增加。如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亡。
对一例重症死亡奶牛进行解剖,发现主要的病理变化包括消化道充血、出血、水肿、黏膜坏死及实质器官的水肿和退行性变化。
瘤胃内容物呈酸臭味,混有血丝;瘤胃黏膜脱落、坏死,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真胃黏膜也出现脱落和出血;小肠内容物呈暗红褐色,肠黏膜出血、脱落、坏死,肠壁水肿;肺脏表现为瘀血和水肿;心脏右心室扩张、柔软,伴有出血;肝脏出现脂肪变性和瘀血,存在坏死灶;肾脏颜色淡、肿胀,质地柔软;淋巴结水肿;脾脏萎缩;外周血管血液黏稠,呈暗紫色。
首先,禁喂精料并限饮,以防止继续酸中毒。使用碱性溶液进行洗胃,胃管通过口腔插入瘤胃内,排出液状内容物,使用石灰水(石灰与水比例为1:6,取上清液)约8000毫升,反复冲洗,直至瘤胃呈碱性。
采用全身疗法以缓解酸中毒,静注5%碳酸氢钠溶液1000毫升至1500毫升,当pH值达到6.7时应停止注射,同时静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毫升、5%维生素B1 20毫升及5%维生素C 40毫升。
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使用10%安钠咖10毫升肌注,或使用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经过2至3天的治疗后,若病牛能站立或恢复食欲,可给予少量优质干草以促进胃肠蠕动,或使用以下中药1至2剂灌服:当归50克,元芪50克,党参30克,榔片40克,陈皮30克,川朴30克,草果30克,五味30克,豆蔻30克,麦芽粉100克,酵母片60片。将其研成细末,用开水冲泡,待温服。一般3至4天可治愈。
下一篇:奶牛冷配的六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