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几种球虫寄生于牛肠道引起的以急性肠炎、血痢等为特征的寄生虫病。该病多发生于犊牛。
文献上记载的牛球虫有十余种,其中邱氏艾美耳球虫和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且最常见。邱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牛的直肠上皮细胞内,卵囊为圆形或稍微椭圆形,平均大小为14.9-20微米。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牛的肠道,卵囊卵圆形,平均大小为19.6-34.1微米。球虫的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牛吞食感染性卵囊后,孢子在肠道内逸出并进行裂体生殖,最终形成卵囊排出体外。
潜伏期约为2-3周,犊牛一般为急性经过,病程为10-15天。当牛球虫寄生在大肠内繁殖时,肠黏膜上皮大量破坏,临床表现为出血性肠炎、腹痛,血便中常带有粘膜碎片。约1周后,肠黏膜破坏导致细菌继发感染,体温可升高到40-41℃,前胃迟缓,肠蠕动增强、下痢,最终可能因体液过度消耗而死亡。慢性病例则表现为长期下痢、贫血,最终因极度消瘦而死亡。
临床上,犊牛出现血痢和粪便恶臭时,可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查出球虫卵囊即可确诊。应注意牛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别,前者常发生于1个月以上的犊牛,后者多发生于生后数日内的犊牛且脾脏肿大。
牛球虫病的预防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第一,犊牛与成年牛分群饲养,以免球虫卵囊污染犊牛的饲料;第二,舍饲牛的粪便和垫草需集中消毒或生物热堆肥发酵;第三,在发病时可用1%克辽林对牛舍进行消毒;第四,定期检查牛只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牛。
下一篇:夏洛的牛仔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