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去角是奶牛饲养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已在众多牛场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以下将简要介绍犊牛去角的好处和方法。
去角牛有助于管理,尤其是在放牧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饲养员的安全。
去角的牛所需的棚舍面积和采食空间较小,这对于围栏饲养的牛场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奶牛的饲养密度。
去角后的牛性格更加温顺,减少了牛与牛之间因角而引发的争斗,降低了因受伤导致的食欲不振和产奶量下降等应激反应,从而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建议在犊牛7日龄至10日龄之间进行去角,最晚不超过15日龄。早期去角操作简单,出血少,对生长的影响较小,同时也能将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准备一支100瓦的电烙铁(220伏电源)。两人将犊牛横卧固定,确保头部不能活动。首先找到豆状的角隆突,用预热好的电烙铁点烙至局部形成痂皮,直到触摸时显现凹窝为止。手术后几天需注意保护术部,避免痂皮被机械摩擦掉,如有脱落可再次电烙止血。
主要使用苟性钠或苟性钾制成棒状。将犊牛角基部的毛剪去,并在去毛部外围涂一圈凡士林,以防药液流出伤及头部和眼部。然后用药物稍湿涂擦角基部,直至表皮有微量血液渗出。约一周后,角隆突上面的厚痂将会脱落,此时犊牛可能会略感不适。使用此方法时应将犊牛隔离,以防其他牛舌舔,术后还需防止雨淋。
上一篇:肉牛蛋白质饲料的高效利用研究
下一篇:糟牛肥育技术探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