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冷冻精液站在1999至2002年间共诊治了16例奶牛多汗症,占奶牛发病总数的38%。以下是对发病情况、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治疗过程的总结。
在诊治的16例多汗病牛中,二胎牛2例,三胎牛2例,四胎牛4例,五胎以上的牛9例,初产牛未见发生。
统计显示,16例多汗病牛的产奶量均在25至30kg/d以上,产奶量越高,多汗病出现的越早,且汗量也多。一般多发生在泌乳盛期或干乳期之前,最早在产后32天发病,最晚在泌乳3个月后发病。
多汗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的泌乳盛期或干乳期之前,钙制剂治疗效果显著。血清钙含量检测显示,病牛血钙降低至6至8mg或更低,表明奶牛多汗病与机体钙不足直接相关。
由于乳牛个体差异,出汗的时间和部位不一致,挤奶时出汗的情况较多,出汗部位包括前肢上部、躯体一侧或全身。
在发病期间,泌乳量明显下降,有的降至原产量的2/3至1/3,同时乳汁稀薄。
表现为精神欠佳、食欲不振、反刍减退、运步迟缓及肌肉松弛等症状。
对16例乳牛多汗病,主要采取补钙为治疗原则。使用10%氯化钙注射液200ml、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10%安那加20ml静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天即愈。
中药治疗包括黄花100g、党参60g、五味子60g、当归60g、甘草60g,研磨后用开水冲服,每天一次,连服3天。
奶牛多汗病主要是由于钙代谢障碍引发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产奶量下降及其他并发症,给养牛业带来经济损失。静脉注射钙制剂效果明显,但用药不得少于3次,以防复发。
下一篇:小方治疗奶牛乳房乳头瘤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