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以来,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畜牧业大省的号召,我县积极开展肉牛冷配工作。由于技术员数量不足,许多乡镇的冻配技术员都是经过重新培训的新手,导致技术不规范,冻配受胎率和产犊率不高。为此,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经过努力,肉牛冻配的受胎率和产犊率逐步提高。
各牛改点建设在母牛较为集中的村组,县局和乡镇政府为牛改点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各点存栏母牛达200头以上,年改良数超过100头,并设立了解冻室和操作室。
在兔场和基长镇建立了示范点,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操作,带动全县冻配工作。2003年,示范点分别输配母牛458头和303头,受胎率分别达到58.1%和61.3%。
县品改站统一制作《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技术人员定期巡回各点,检查和指导技术操作,及时解决技术难题。
县局举办了两期畜牧技术培训班,安排20名技术员参加,提升了他们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组织全县牛改点技术员进行技术交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在多个乡镇开展牛改技术培训班,发放相关资料,增加了群众对牛改工作的认识。
在中心乡镇开展技术咨询活动,发放技术资料,启发群众对牛改工作的支持。
为推动牛改工作,鼓励肉牛户种草喂牛,改进饲养管理。全县种植优质牧草267.5公顷,显著提高了养牛户的经济效益。
各点按省标规定彻底清洗和消毒器械,确保输配过程的卫生。
通过观察母牛的行为进行发情鉴定,掌握适时输精的时机,提高受胎率。
从省站领用合格的冻精,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解冻和观察,确保精液质量。
采用直肠把握子宫颈深部输精法,确保输精的准确性。同时,要求畜主加强母牛的营养管理,特别是在怀孕初期。
指导畜主及时给犊牛哺食初乳,增强其体质健康,确保犊牛的正常生长。
通过以上措施,我县2003年牛冷配工作各项技术指标明显提高,养牛户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肉牛生产的发展。
下一篇:牛瘤胃膨气病的治疗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