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畜牧大省”的口号,并制定了“百亿工程”实施计划,增加了对畜牧业的投入。黔南州州委、州政府也设定了以牛羊为主产区的畜牧业大州的奋斗目标,并出台了《黔南州牛羊发展行动计划》。平塘县根据自然资源和实际情况,确定了以商品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方向。
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平塘县的养牛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牛的存栏量增至10.99万头,比1999年增加了10%。中小型养牛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县已建成50头以上养牛场8个,总投资超过100万元。牛品种改良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得杂交牛的平均售价高出本地牛1~2倍,经济效益显著。
为促进畜牧业发展,平塘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了专人负责畜牧业的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乡镇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畜牧业发展规划、项目审查、资金协调等工作。
平塘县畜牧水产事业管理局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县畜牧水产方面的业务和政策法规的执行。根据需要,成立了商品肉牛养殖实施小组,负责项目建议书的编写、技术培训等工作。
通过牛冻配改良点和集中输配分散饲养扩繁场,对本地母牛进行人工授精,提升养牛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县有8个牛冻配改良点,年输配母牛1000头,产犊牛约400头。
各养牛场由县畜牧水产事业管理局安排专人负责,实行统一防疫和监控,确保养牛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圈舍、青贮氨化和技术服务,分户投资和经营核算,促进养牛业的经济效益。政府给予贴息贷款和财政扶贫等资金支持,使农户能够顺利运营。
通过购买杂交牛犊和瘦牛,进行3~4个月的强度饲养,增加牛的膘情后出栏,获得经济效益。自2003年开展该项工作以来,已在多个乡镇建起短期育肥牛场,存栏育肥牛300余头。
通过人工种植优质牧草和科学饲养本地能繁母牛,确保农户每年能产出一头杂交牛,促进农户增收。
为提高牛品种改良的受胎率,农户将空怀母牛集中到牛场饲养,以便技术员及时发现发情症状,提高受胎率。目前已有集中输配寄养场,受胎率达60%以上。
尽管平塘县的养牛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行提出宝贵建议,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平塘县的养牛业将逐步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上一篇:牛传染性口炎的治疗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