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1日至28日,某位为搞胚胎移植从辽源地区的牲畜交易市场先后两次购进125头12月龄至15月龄的改良育成母牛做受体牛,自2003年12月19日至2004年1月16日先后有50头牛发生传染性口炎,占总数的40%。
口腔、唇内面、齿龈舌上下面、口角、颊内面、硬颚甚至鼻孔周围有胡椒粒至扁豆大的扁平丘疹产生的上皮缺损,病灶呈鲜红色或者微黑色,上皮脱落后形成一个圆形凹陷常如被虫蛀蚀,病程一般7~10天。通常没有全身症状,很少发热也不影响饮食欲,大都取良性经过。只有严重病例可能引起舌粘膜大部或全部脱落,食欲和反刍扰乱,身体消瘦。
本病的病原是一种专门侵害牛只的嗜上皮病毒,存在于患病的组织中,有些病例还存在于血液中。自然感染是由口腔或鼻孔附近的粘膜创伤而发生,犊牛和幼牛的易感性较高。
主要是和口蹄疫鉴别:口蹄疫属高热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流行最猛烈,传播最迅速。而传染性口炎的病势流行缓慢,一般不危及生命。
主要是口腔消毒,消炎,个别严重的强心补液,不能采食的灌小米稀粥加白糖。一般的牛都有食欲,可在饮食后用0.1%的高锰酸钾液冲洗口腔,创面涂碘甘油。
经过27天的治疗、护理,先后发病的50头牛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在治疗的同时对畜舍和运动场用5%的来苏儿消毒,控制疫情的蔓延。
该病不影响采食往往不易被发现,及时合理的治疗与护理至关重要。
所有治疗人员和饲养人员都要严格消毒,防止人为感染和疫情扩散。
在正确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精心护理、严格消毒的情况下,此次先后发病的50头牛都呈良性经过而治愈。
上一篇:黄牛过量食用玉米和黄豆的防控措施
下一篇:平塘县推动牛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