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奶牛生产瘫痪的治疗方法有了显著的改进。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治疗要点,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奶牛的健康。
及早诊断,并及时应用钙制剂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
在临床上,治疗奶牛生产瘫痪常用的钙制剂包括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氯化钙注射液。葡萄糖酸钙的含钙量为9%,而氯化钙的含钙量为27.3%。对于奶牛的补钙量,建议每100千克体重补钙2.2克,这相当于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44.4毫升,或5%氯化钙注射液161.2毫升。对于500千克体重的奶牛,治疗剂量为10%葡萄糖酸钙1222毫升,或5%氯化钙806毫升,必须通过静脉注射进行。
为了防止因剂量不足导致奶牛无法站立或复发瘫痪,首次注射应选择大剂量。如果在注射后8至12小时内病牛没有好转,可以按原量重复注射,但一般最多不超过3次。
如果应用钙剂后效果不明显,在第二次注射时可以缓慢注入15%磷酸二氢钠注射液200至500毫升和15%硫酸镁注射液150至200毫升,以促进痊愈。
在进行静脉注射时,药液必须避免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肿胀甚至坏死。如果不慎漏出,可以吸出漏出的药液,并用25%硫酸钠溶液10至15毫升,形成不溶性硫酸钙,以缓解对局部的刺激。
钙剂的静脉注射速度应缓慢,剂量不宜过大,以防导致心室纤颤或骤停于收缩期。钙剂静注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可能导致心动加快、心律失常,甚至造成死亡。在注射钙液时,建议适当加温,并严密监测心脏状态,尤其是在注射1/3用量时。
通常,当注射到一定剂量时,心跳次数会开始减少,随后又回升到原来的心率,此时表明用量最佳,应停止注射。如果在注射过程中发现心率明显加快,心搏动变得有力且出现心律不齐,应立即停止注射,以避免超量引发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