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散发性传染病。该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和水中,具有较强的环境抵抗力,能够在青贮料、干草及土壤中长期存活,甚至在粪便中可存活超过两年。
2004年4月21日,吉林省通化市某养牛户的10头育肥牛中有2头突然死亡。病牛表现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症状,最终导致高达80%的病死率。
剖检发现病牛有败血症和脑膜炎的变化,肺部充血水肿,肝脏出现明显的坏死灶。
观察脑部病理组织切片,发现脑血管充血及单核细胞浸润现象。
在尸体剖检时进行无菌操作,采集血液、脑脊髓液等病料进行培养。
经过革兰氏染色后,观察到G+短小杆菌的存在。
在特定培养基中培养后,观察到典型的菌落特征。
进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多种糖类发酵产生酸。
通过接种实验确认了病原特征。
现场观察发现牛饲料为氨化玉米秸,经过培养后发现与病原相同的菌落特征。
结果显示分离到的病原菌对磺胺嘧啶钠、庆大霉素敏感,但对青霉素和氨苄耐药。
立即更换为洁净饲料。
对患病牛使用磺胺嘧啶钠和庆大霉素进行治疗。
采取防治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
根据临床症状和微生物检查,确诊为饲料引起的李氏杆菌病。
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主要预防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饲料污染。
该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尸体处理时应遵循兽医公共卫生原则。
上一篇:奶牛生产瘫痪的钙制剂治疗注意事项
下一篇:牛藜芦中毒的识别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