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一种在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严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该病主要发生在营养良好、3至6胎次的高产奶牛中,初产母牛几乎不受影响。尽管该病多呈散发,但在某些养殖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至30%。如果不及时治疗,50%至60%的病牛可能在1至2天内死亡。
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与分娩前后血钙浓度急剧下降及大脑皮质缺氧密切相关。患病奶牛的血钙含量通常比正常时下降30%或更多。
所有母牛在产犊后血钙水平都会降低,但患病母牛的下降更为明显。产后健康牛的血钙浓度为0.08至0.12毫克/毫升,而病牛则下降至0.03至0.07毫克/毫升。促使血钙降低的因素包括:
奶牛生产瘫痪是由脑贫血引起的脑皮质缺氧,低血钙是其并发症。分娩后,血流量重新分配,导致脑部缺氧,表现为短暂的兴奋和随之而来的功能丧失。
该病可分为典型与非典型两种。典型生产瘫痪通常在顺产后的头3天内发生,病牛发病迅速,瘫痪明显;非典型生产瘫痪则在分娩前或分娩后很久才出现,症状不明显。
典型奶牛生产瘫痪常在分娩后12至72小时内突然发生。初期症状包括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及排泄停止,随后出现惊慌不安、站立不稳等症状。病牛在数小时内瘫痪,表现为四肢屈于胸腹,头颈失去平衡,意识抑制,知觉丧失,最终可能昏迷。
非典型性奶牛生产瘫痪病例较多,通常在分娩前或分娩后很久才发生。主要特征包括头颈姿势不自然,体温正常或稍低,食欲废绝,精神沉郁,但不嗜睡,反射减弱,偶尔能勉强站立但不稳。
上一篇:耕牛齿病的常见类型及治疗方法
下一篇:牛宿草不转的辨证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