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牛的齿病较为常见,主要包括臼齿的磨灭不整、发生异常和齿槽骨膜炎。
牛在咀嚼时可能表现出缓慢、不充分或过速的情况,尤其是老年牛。常见症状包括流涎、吐草、舌部和颊部损伤。口腔内残留饲草,伴有腐臭,粪便中常混有未消化的纤维或谷粒。牙齿高低不平,部分突出或齿缘锐长,病程较长时可能出现消瘦和被毛粗乱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牙齿的磨损程度与齿列、饲料质量、牙齿的坚硬度以及矿物质的供给有关。牛的上下颌齿列虽然宽窄不一,但由于是横向运动,磨灭程度一般均等,每年约磨灭2毫米。如果各臼齿的坚硬程度不同,可能导致过长齿、波状齿或阶状齿。病初不易发觉,随着时间推移,牙齿高的越高,矮的越矮,咀嚼时可能伤及齿龈、颊或舌。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齿剪、齿刨、齿凿或齿锯等工具切短过长齿,并修整齿面,使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口腔,口内损伤部位涂以碘甘油。
牙齿生长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在牛中较为少见。一旦发生,应及时将其拔去或切短。
槽骨膜炎是臼齿和齿槽壁之间的软组织炎症。任何能损伤牙齿、齿龈、齿槽或颌骨的原因均可导致本病。牛常由放线菌病引起,无菌性齿槽骨膜炎不易被发现,通常表现为6~8天的暂时性采食和咀嚼障碍。当细菌感染化脓时,可能出现齿龈肿胀、剧痛、腐臭,以及病齿周围存在脓性瘘管。对于无菌性齿槽骨膜炎,建议给予柔软饲料,饲后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口腔,并局部涂搽碘甘油。对于化脓性齿槽骨膜炎,除了考虑拔齿外,还需注意瘘管所波及的组织,若影响上颌窦或下颌骨,需进行窦圆锯术或骨瘘手术,清除积脓与腐骨,并进行外科处理,同时全身使用抗菌素治疗。
下一篇:奶牛生产瘫痪的综合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