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宿草不转,又称瘤胃积食、瘤胃食滞等,是由于脾胃损伤导致的病症,常见于冬春季节。根据病因可分为三种类型。
此类型多因饥饿后贪食或喂给过多难消化的草料,导致胃纳过多,脾胃受损。
病初精神不振,左腹胀满,粪便干黑,嗳气酸臭,脉象沉涩,重者可见呼吸急促,四肢张开。
治疗方法包括消积导滞,针刺相关穴位,常用方剂有大戟散等。
此类型因热邪内侵,导致胃津枯竭,形成胃热燥实之证。
初期采食减少,左腹膨大,粪便干燥,口色赤红,脉象沉数。
治疗以消食理气、清热生津为主,常用和胃消食汤等方剂。
此类型多因畜体羸瘦,脾胃虚弱,导致草料停滞于胃。
发病缓慢,左腹胀满,神疲乏力,粪便干少。
补脾健胃,消积导滞,常用曲蘖散合四君子汤。
贵州省一头水牛于2005年发病,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刍停止。
诊断为宿草不转,采用电针和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经过治疗,牛的食欲逐渐恢复,最终痊愈出院。
上一篇:奶牛生产瘫痪的综合治理策略
下一篇:牛前胃疾病的中西医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