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瘦肉型猪的主要目标在于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且价格合理的猪肉,同时确保生产者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的商品猪生产中,通常会选择两品种和三品种杂种猪进行育肥。三种杂种猪一般是以我国地方品种或经过培育的品种为母本,结合国外引进的肉用型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生成的杂种一代。接下来,再将杂种一代作为母本进行繁殖,最终与引进的国外肉型品种猪杂交而产生三元杂交猪。研究表明,三品种杂种肉猪的日增重通常比两品种杂种肉猪高出3%至17%,料重比下降3.5%至15%,瘦肉率则提高3%至7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大约增加1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饲养三品种杂交肉猪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瘦肉型猪的显著特点是生长迅速,蛋白质转化效率高,代谢强度较大。因此,在配制饲料时,应依据瘦肉型猪的生长规律进行调整。初期阶段应给予高蛋白质日粮,以实现良好的增重效果;而在后期,由于脂肪沉积加速,瘦肉比例逐步减小,这时需要限制总体食量以控制脂肪沉积。因此,采用“前敞后控”的饲养方法可实现更高的饲料利用率,达到增加瘦肉的目的。
根据相关资料,肥育前期,日粮中的消化能常用范围在12.60至13.44兆焦/千克之间,粗蛋白质为15%至18%,能源比应维持在20:1至21:1。营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增重速率,同时会导致胴体形态结构和饲料利用率的差异。因此,为瘦肉型猪提供充足且优质的饲料是促进其生长速度、增强代谢并确保其生长潜力发挥的关键。
瘦肉型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包括维持生命和增重所需的能量。由于猪的品种和杂交程度不同,它们在不同阶段所需的能量也会有所差异。
瘦肉型猪对于蛋白质的需求量主要依据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氮平衡情况来测定。实际上,蛋白质的需求量与其必须氨基酸的组成息息相关。
随着体重的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绝对需求量也相应增加。通常,体重较大的猪会有更高的采食量,从而使得钙和磷在日粮中的百分比相对下降。此外,食盐和胡萝卜素应在猪的整个育肥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下一篇:初生乳猪一周饲养与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