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仔猪在出生后的损失和死亡大多发生在头30天内,特别是第一周死亡率高达60%左右。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或者因为自身抵抗力不足,容易感染仔猪黄痢和感冒等疾病。因此,仔猪出生后第一周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这也是提高仔猪育成率的关键所在。
仔猪在生理上对温度非常敏感,尤其怕冷。研究表明,适宜的环境温度是提升仔猪存活率的关键。这些温度标准为1-7日龄32℃-28℃,8-30日龄28℃-25℃,31-60日龄23℃-25℃。可以通过在产区建造一个简易的保温室来实施保温措施,其尺寸应为长1.2米、宽0.75米、高1米。保温室的一侧底部应安装一个供仔猪自由进出的门,门宽0.15-0.2米、高0.2米。在保温室中,可以使用250-500瓦的红外灯泡或热水袋来加热。中间要悬挂干湿温度计,以确保对温度和湿度的准确监控。
红外灯泡的高度应保持在地面30-40厘米之间。保温室的地面可以铺上松软的垫草,并定期更换,使仔猪能够适应出入保温室,以避免被冻死、压死或踩死。在所有保温措施中,保持温度的稳定和恒定非常重要。
由于初生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喂食初乳来获取免疫。初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乳脂,且酸度较高,能够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求。因此,仔猪应尽早进食初乳,以便迅速获得免疫力和充足的营养,增强抗病能力。研究表明,若仔猪未能及时食用初乳,其成活率将明显降低。
为了防止仔猪互相争抢乳头,干扰母猪的正常放奶,必须在产后2-3天内完成乳头固定。将弱小仔猪安排在前部,以补偿自身的不足,使整窝仔猪发育均匀。如果某些弱小仔猪无法充分吸奶,可以进行补喂,帮助提升整窝仔猪的存活率。
铁是造血的关键营养素,仔猪体内储备的铁非常有限,正常生长需要的铁量为7-8毫克,而母乳中仅能提供1毫克的铁。因此,必须及时补充铁和硒,以防止仔猪出现缺铁性下痢、肝坏死等疾病。补钢的方法包括通过注射铁钴和维生素E注射液,或在圈内撒上干净的红黏土供仔猪采食。
在养殖过程中,母猪可能因多种原因死亡或者没有奶水,而仔猪数量可能超过有效乳头。此时需将没有母猪或无奶仔猪转移到其他母猪处进行哺育。在合并仔猪时,应确保它们在吃足初乳后再进行放置,以提高成活率。利用猪嗅觉的特性,通过混合“奶妈”的乳汁来减少拒绝哺乳的风险。
很多农户在仔猪出生后只重视分娩当天的护理,实则仔猪出生后一周的护理同样不可忽视。为了防止仔猪被压死或饿死,需为母猪设置防压隔栏,并定期巡查。此外,为了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猪瘟,建议在仔猪出生后进行疫苗接种,同时注意观察母猪的健康状况,必要时及时用药以防止仔猪出现疾病。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和生长质量,为养猪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瘦肉型猪饲料配方研究
下一篇: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两种药物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