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是目前最让养殖者头疼的问题,但要想养好猪,减少猪病发生,必须强化三大意识。
俗话说病从口入,90%以上的病原体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接触动物的。猪吃的饲料不可能100%不被污染,特别是霉菌毒素。如果猪长期采食霉变饲料,其不良影响在整个猪群可以延续几个月甚至更长,如流产、死胎、不发情、弱仔及呼吸道等疾病。变质的饲料营养价值降低10%~30%,吃进去不生病就是万幸,怎么能让猪长得快长得好?因此要做到精细化饲养,给予种猪好,仔猪精,小猪细,大猪饱的喂养,做到阶段和饲料细分化,营养合理化,喂养科学化。
环境分为猪体外生存环境与猪体内环境。猪体外环境是猪场的地理位置和场内及圈舍的环境。场址要建在地势较高且远离居民区和公路主干道的地方,防止人员流动及车辆、微尘、动物等携带病原污染猪场。
圈舍环境包括猪舍内的温湿度、卫生。高温和低温都会造成猪群生长缓慢,仔猪拉稀、成活率下降,猪群抵抗力下降,还可能出现猝死。仔猪需30℃~36℃,断奶前25℃~32℃,断奶后25℃~28℃,保育后期到生长期21℃~25℃,中大猪15℃~21℃。因此要关注天气预报,随时采取措施防寒保暖,避免温度应激使猪群抵抗力下降而诱发疫情。湿度方面,过低的湿度使粉尘量加大,不利于空气净化,过高的湿度则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生存,猪的相对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为宜。卫生方面,每天打扫猪舍,及时清扫排泄物,以防长时间堆积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寄生与繁殖。
猪体内环境指猪消化道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在猪的消化道内,有益菌和有害菌形成相对稳定平衡的微生物群。猪不发病是因为有益菌建起的防御屏障在起作用,它们可抑制有害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因此,在养猪生产中应把改善猪的微生态内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不应过多依赖化学药物,因大量使用化学药物会破坏消化道内的生态平衡。
防疫的目的是接种疫苗让猪被动产生对机体的非特异性的保护,防止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对猪造成侵害。每个猪场都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防疫程序,不要盲目跟从别人。在制定防疫程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了解本场及周围所处的养殖环境,定期做大群抗体检测,认清所用疫苗的保护范围及有效期,清楚所防疾病对本场的实际危害。
上一篇:玉米饲猪的科学搭配方法
下一篇: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治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