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至9月的高温天气对养猪业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热应激。热应激是指公、母猪在气温超过32℃并持续72小时以上时,对生理及生产的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热应激对养猪的主要影响及应对措施。
热应激导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公猪性欲减退,精子生成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恢复正常需要两个月以上。
2. 空怀母猪可能出现不发情或发情异常的情况,返情率增高。
3. 妊娠母猪在早期(10至30天)的胚胎死亡率增加,后期会影响新生仔猪的活力。
4. 生长猪的食欲减退,增重受阻。
5. 欲产仔的母猪出现中暑现象,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为了减轻热应激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增加猪舍的气流量,提升猪体散热速度。可通过自然通风或安装排风扇来实现。
2. 根据经济条件,考虑安装空调,尤其适用于价值较高的种猪,能有效降低受热应激带来的损失。
3. 利用湿帘降温技术,保持猪舍内外温差3-10℃。
4. 在猪舍外搭建阳棚,降低周围地温,并进行适当的绿化。
1. 在全价饲料中添加小苏打、维生素E与维生素C,以提高猪只的抵抗力。
2. 针对哺乳母猪,适量添加食用油,并调整粗蛋白质含量,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3. 保证饮水充足,避免水源中断,维持生猪的水分供应。
4. 适时增加夜间饲喂次数,以应对酷热天气。
5. 调整母猪的产仔时间,选择在夜间凉快时段进行,提高产仔的成功率。
1. 加强对母猪的产仔监护,及时处置难产情况。
2. 确保仔猪转群的时间安排合理,选择凉快时段进行。
3. 在产仔舍与培育舍保持干清粪,控制湿度,确保猪只的舒适度。
4. 对于公猪,可在非配种日或配种前进行淋浴,特别是对睾丸部位,帮助降温。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热应激对养猪生产的影响,提升猪只的健康与生产效率。养殖场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管理策略,以实现最佳的养殖效益。
上一篇:科学配方 饲料优化助力猪只健康
下一篇:特种养殖的优势:聚焦藏猪品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