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影响猪只消化道的疾病,其剖检特征包括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等表现,通常可见小肠上皮细胞增生。虽然其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却严重影响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结果导致上市时间延长,从而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本病多发生在春季,值得养殖户关注。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3周,症状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床型。急性型虽较少见,主要出现在4至12月龄的成年猪,总体表现为水样腹泻,严重时可能会突然死亡或排出沥青样粪便;慢性型则常见于6至12周龄的生长猪,主要症状包括食欲下降、精神抑郁和间歇性腹泻,粪便稀软且颜色较深,有时混有血液;而亚临床型猪只虽有病原体,但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通常会在成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上表现出下降。
为降低发病风险,养殖场应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并使用全价配合饲料,以减少各种应激反应。在进行断脐、接种和打耳号时要严格消毒。同时,所有引种的猪只需隔离观察10周,并在隔离期间每月使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建议每周对猪舍环境及用具进行全面消毒。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增生性肠炎的发生。推荐的配方为80%泰妙菌素125克与金霉素400克,特别是在后备母猪配种前及生产母猪的产前、产后各连用7天。此外,在断奶仔猪换料后也应持续添加10至15天,以帮助预防增生性肠炎、猪痢疾、结肠炎及细菌性呼吸道感染。
治疗时可选择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或大观霉素等抗生素拌入饲料中,每吨饲料使用1千克,持续7天。此外,可以交替使用恩诺沙星和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推荐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5毫克,连续3至4天,配合基础日粮中添加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粉,连用5至7天,以治疗增生性肠炎及继发性细菌感染。同时,配合口服补液盐可调节酸碱平衡,增强猪只的抵抗力。
上一篇:哺乳期小猪死亡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下一篇:母猪发情障碍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