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在其生长与发育过程中,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十分迫切,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铁和锌等。由于各类土壤肥力的差异及施肥策略的不合理,常常会出现营养元素缺乏的现象,并且这些缺乏通常会通过明显的外部症状显现出来。以下是基于多年观察和试验总结出的玉米在制种过程中缺氮、磷、钾与锌四种主要营养元素的症状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对氮的需求量较大。如果缺氮,苗期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呈黄绿色。缺氮的表现最初通常出现在植株下部的老叶,叶尖发黄,并逐渐向基部扩展。最终,整片叶子会变成黄褐色而枯死,而中部和上部的叶片则保持较好的绿色。如果在生长后期仍无法获得足够的氮,抽穗期将被推迟,雌穗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造成显著减产。
通过施足基肥来补充氮素,结合春耕时撒施尿素、硫铵、氯化铵等化肥,通常每公顷施用纯氮60至75公斤。此外,将农家肥与化肥混合施用,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及土壤中氮素的供给能力。在苗期及抽雄期,每公顷建议施用纯氮75至112.5公斤。如果在苗期发现缺氮症状,可采用1.5%尿素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及时补充氮素。
缺乏磷的玉米,苗期生长缓慢,通常表现为叶尖和叶缘呈紫红色,其他部分则呈现绿色或灰绿色,叶边缘有卷曲迹象。随着植株生长,紫红色会逐渐消失,次级叶片则可能转为黄色。缺磷不仅影响生长,还会影响授粉和灌浆,造成果穗短小、变形等问题。
对于速效磷含量极低的土壤,应增施农家肥或磷肥,每公顷施用纯磷75至150公斤。在苗期易缺磷的地块,可在播种前将水溶性磷肥如磷酸二铵条施于播种沟中。玉米缺磷期间,可通过叶面喷施1%至2%的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进行补充。
玉米缺钾时,幼叶会变为黄色或黄绿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抗逆性减弱。下部老叶黄化,出现干枯现象,成熟期容易发生倒伏,同时施用过量氮肥也会加重倒伏情况。
在播前施用硫酸钾、氯化钾或含钾复合肥,通常每公顷施用纯钾75至150公斤。此外,施用农家肥或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在营养生长期发现缺钾时,可追施硫酸钾或氯化钾,每公顷施用量建议为45至75公斤。
玉米缺乏锌时,幼苗会出现白色芽,叶基部逐渐退绿,尖端与边缘变黄,叶脉之间出现明显的黄白色条纹,最终下部叶片干枯,导致果穗小且缺粒现象严重。
在播种前,可使用1至3公斤硫酸锌与农家肥一起作基肥施用,或者按千克种子使用2至3克硫酸锌。生长期间如出现缺锌情况,可以用0.15%至0.20%的硫酸锌进行叶面喷施,建议连续喷施2至3次。
上一篇:肉猪管理技巧与实践
下一篇:猪弓形虫病的防治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