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一种影响人和动物的寄生虫疾病。这种病在不同地区频繁发生,对猪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弓形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其生命周期需要两个宿主,猫是终宿主,而猪及多种其他动物则是中间宿主。
猫通过粪便排出卵囊,污染饲料和饮水。猪等动物在进食后,卵囊会在其肠道内发展,随后进入淋巴循环,并在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这一过程可导致猪发生病变,所有年龄段的猪均有可能受到感染。
在临床上,初期感染的病猪体温可上升至40-42℃,持续7-10天,表现为精神萎靡和食欲减退,粪便干燥且带有粘液。对于断奶仔猪而言,腹泻现象比较常见。随着病情的加重,猪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呕吐,以及流少量鼻液的症状。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会明显肿大。在病程的末期,猪耳、鼻及身体下部可能出现瘀血斑,最终导致卧地不起和体温骤降而死亡。此外,孕猪的流产或死胎也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
为有效防治猪弓形虫病,应采取以下综合预防措施:
应定期对猪舍及场所进行消毒,推荐使用2%火碱溶液、菌毒杀、易虫林或奥埃特1210等消毒药。与此同时,应消灭鼠害,禁止猫进入猪舍,以防止鸟类和昆虫的侵扰。
预防弓形虫病可口服磺胺-6-甲氟嘧啶,每公斤体重60-100毫升,连用7天,或配合三甲氧苄氨嘧啶,每公斤体重1毫克,也可在7天内完成治疗。
针对已感染的病猪,可以使用齐鲁制菌磺、三字长效、神州极品、弓体长克、中华金针、强力弓焦灵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病猪也可以口服磺胺嘧啶,每公斤体重70毫克,每天2次,连续使用3-5日。
猪弓形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养猪业的传染病,因此了解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预防手段,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率,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玉米制种缺素症的诊断与防治
下一篇:猪场粪尿的生态化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