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感染可以影响母猪、公猪和仔猪,但以初产母猪最为常见。这种疾病通常呈地方流行或散发状况,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母猪在交配后的一段时间内更容易发病。病毒主要侵害新生仔猪或胚胎,感染后大约在3至7天内,猪会通过粪便排出病毒,污染周围环境。一般情况下,1周后可以检测到血凝抑制抗体,21天内抗体滴定可达1:15000,并且能够持续很长时间。因其对外部环境具有较强抵抗力,细小病毒能够在污染的猪舍内存活数月,若消毒工作不到位,会增加长期传播的风险。该病毒可通过胎盘进行垂直感染,也可能通过交配传播。此外,污染的食物、环境以及鼠类亦可成为传播途径。
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屡次配种不孕或产出死胎、木乃伊胎。若在怀孕早期感染,胎儿可能死亡并迅速被母体吸收,母猪可能再度发情。如果在怀孕30至50天感染,主要会产出木乃伊胎;而在怀孕70天后的感染情况,母猪多可正常生产,但仔猪却可能携带病毒,且有的甚至终身携带,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同时,公猪感染后性欲和受精率不明显受到影响,但精液可能会长期排毒。
一般来说,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死亡率不高,主要影响到下一代。对个别严重患病母猪进行剖检,会发现病理变化表现为子宫内膜轻度炎症反应、胎盘部分钙化,以及胎儿在子宫内被溶解吸收的现象。受感染的胎儿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和生长不良,有时胎重减轻,还会出现木乃伊胎、畸形、骨质溶解的胎儿等症状。胎儿的体内可见充血、水肿、出血等情况。
多种疾病包括猪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衣原体病和布鲁氏菌病也可导致流产和死胎,因此需要与细小病毒感染进行鉴别。猪伪狂犬病可能导致仔猪发病,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乙型脑炎主要在蚊虫活跃季节发生,有体温升高和轻微麻痹等症状;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则会表现类似流感的症状;而布鲁氏菌病则需通过血清检查确诊。对细小病毒的诊断可以结合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及其它疾病的鉴别分析进行,同时,具备条件的养猪场可采集流产或死产胎儿的样本,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认。
目前针对细小病毒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应以预防为主。引进种猪时,应选择未发生本病的猪场,隔离饲养半个月后,经过两次血清学检查确认后再合群饲养。此外,将初产母猪的配种时间推迟至9月龄,以确保其已建立起主动免疫。接种灭活疫苗也是一项重要措施,母猪在配种前4至5周进行免疫注射,并在2至3周后强化免疫,确保在怀孕的各个阶段均具备免疫力。同时,公猪也需在配种前1至2个月内进行免疫接种。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影响,稍有疏忽便可能导致整窝仔猪死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且与其他传染病表现症状相似,因此在临床诊断时需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变化分析及实验室检测等。同时,养殖户应严格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以抵御细小病毒病的侵害,降低疾病带来的损失。
上一篇:母猪舍设计专题-猪场建设指南
下一篇:食醋在预防与治疗子猪腹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