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的淘汰原因在科学资料中较少见,其中一项来自瑞典的研究表明,约54.5%的后备母猪在10周龄时就被淘汰,并且没有产下一窝仔猪。研究显示,母猪在只产一窝或两窝后淘汰的成本分别比在产完七窝后淘汰增加21%和10%。因此,提高后备母猪的利用年限对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后备母猪的生殖系统发育和使用年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猪舍环境、气候条件、粪便处理、饲喂系统、营养方案及管理因素等。这些因素对制定合理的后备母猪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控制猪舍内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其包含湿度、有毒气体浓度、空气中微生物及尘埃粒子的浓度。研究表明,氨气浓度应控制在7.5mg/L以下,其中超过10mg/L会对猪造成负面影响。对18周龄的后备母猪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在氨气浓度为7mg/L的环境中,其初情期到达的体重比在35mg/L环境中重9公斤,说明空气质量对后备母猪的影响不容忽视。
研究显示,在温度为33.3℃的条件下,150至230日龄的后备母猪有80%的比例不发情,而热刺激处理在35℃下可导致42.9%的母猪发情异常。热应激对于青年后备母猪的影响远大于大龄后备母猪,因此应当注意管理环境温度,减少热应激。
光照对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影响尚有争议,尽管许多实验表明熟成的公猪对发情的刺激更为明显。数据发现,使用广谱光源的母猪排卵数相较于冷白光源要多,最佳的光照计划是在每天提供10至12小时的光照,强度为270-500勒克斯。
使用成熟公猪来促使后备母猪性成熟是一个广为接受的管理策略。以下几个方面是影响性成熟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后备母猪开始接触公猪的最佳时间为150-170日龄,若在预期情期前2-3周开始接触,发情比例会显著提高。
为达到最佳的刺激效果,应选择性欲强、年满10个月以上的公猪进行诱情。研究发现性欲强的公猪可以提前9-15天刺激后备母猪的发情。
每日给后备母猪提供2-3次与公猪的接触会优于每天一次的接触,大大提高发情的机会。研究显示频率为2次的后备母猪,其发情率显著高于1次接触的母猪。
后备母猪的发情鉴定往往较为复杂,尤其是初次发情时可能缺乏明显表现。应在母猪与公猪接触5-10分钟后进行鉴定,以提高准确性。此外,饲养密度也会影响性成熟,保证每栏后备母猪数量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
结合以上因素,可以制定更合理的管理方案。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后备母猪的生殖表现、缩短性成熟时间,并最终提高养殖效益。通过科学的管理与饲养,实现后备母猪的合理利用是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上一篇:西葫芦落花落果防治措施
下一篇:平菇退菌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