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是影响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气温降低且变化剧烈会导致寒冷应激。其次,猪舍内若保温性能差、通风不良、供氧不足,易造成有害气体增加,从而降低猪的抗病能力。此外,低温环境也更适合猪瘟病毒的繁殖。
猪瘟的临床表现分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两种,症状各异。
主要见于未接种猪瘟疫苗的猪只。急性发病时,体温可达41~42℃,且持续不退,病程可持续1~2周。症状包括嗜睡、怕冷、眼屎、包皮积尿、便秘和腹泻交替,皮肤上出现小圆形出血点。慢性病例则呈现体温波动、食欲变化、消瘦及皮肤上的出血斑等,病程可达一个月以上。
通常发生在预防接种不及时的猪群,尤其是断奶后的仔猪和架子猪。临床症状较轻微,主要表现为便秘、黑紫色粪便、食欲减退以及全身抖动等,体温保持在41℃左右。母猪可能出现不孕或流产等问题。
急性猪瘟主要呈现败血症变化,表现为皮肤或皮下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及脏器的出血现象。慢性病例则可出现肠道黏膜的溃疡等特征性变化。
对于典型性猪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的分析。非典型性猪瘟则需通过实验室诊断或动物试验进行确诊。
预防猪瘟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每年应定期注射疫苗,并进行补针。采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确保免疫效果。
若需购入外地猪种,待隔离饲养约半个月并注射疫苗后,方可与其他猪只混合饲养。
强化饲养管理,确保圈舍及环境的卫生和消毒。
一旦发生猪瘟,需立即隔离病猪。对于贵重种猪,可以备有抗猪瘟血清进行治疗。同时,实施紧急接种,消毒发病猪舍及周边环境,妥善处理病猪尸体,确保养殖场的安全和健康。
上一篇:雨后吐絮棉田管理措施
下一篇:水稻灌浆期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