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灌浆期是决定最终产量的关键时刻,此阶段的田间管理策略必须聚焦于根系的养护、叶片的保护、光合效率的提升、灌浆的促进、结实率的提高以及粒重的优化。
在施用粒肥时需依据苗情、土壤状况及天气变化进行调整。对于叶色偏黄、剑叶短小的稻田,应适量补施肥料;叶色浓绿且剑叶肥大的田块则无需施肥。针对弱田要加强施肥,强田则可省略。整体而言,在天气晴朗的日子中施肥效果最佳,阴雨天气则应停止施用。通常情况下,破口期每亩施尿素2到3公斤较为合适。
在灌浆结实的阶段,合理的灌溉至关重要。应保持土壤湿润,以更好地养护根系和叶片,减少空粒与秕粒的发生。在抽穗和扬花期,要确保田间保持一定的水层,而灌浆期间则需采用干湿交替的浇水方法,促使根系保持活力。特别是透水性较好的沙壤土因易缺水早衰,则应保持适度的薄水层。在高温扬花或低温结实期间,应及时深灌水以调节温度,减少空粒的产生。收割前,不宜过早断水,早稻可在收割前4至5天内断水,而中晚稻则应在收割前6至7天断水。
在灌浆期,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纹枯病及各种虫害,如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对水稻造成威胁。建议对茎蘖数偏多、长势旺盛的田块加强防治,及时利用水稻破口阶段进行病虫害管理。
水稻倒伏多发生在结实期,通过加强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可以有效降低倒伏风险。此外,针对旺长田块,可以多次喷施3%过磷酸钙浸出液,并在齐穗期用40%玉米健壮素进行喷施,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对于生长过于嫩绿的田块可在乳熟期喷施500毫克/公斤的乙烯利,以促进水稻的成熟过程。
除了施加粒肥并加强水浆管理外,还可以喷施2%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同时,在后期喷施粉锈宁与绿叶先锋混合液也能有效保叶防衰,加强水稻的生长活力。
上一篇:冬季猪瘟防控指南
下一篇:优化养猪饲料的理想组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