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是母猪养殖中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若未能及时防治,死亡率极高,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在剑河白香猪繁殖场工作时,亲身经历了一次仔猪黄痢的疫情。以下是我在防治过程中的一些总结与经验,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在我从县粮食局购入一头太湖母猪后,我们的猪场便陆续出现了仔猪黄痢。特别是在2002年12月,母猪产仔后出现了多起黄痢病例。一般来说,仔猪在出生后12小时内最容易发病,部分病例在1至3日龄时也会表现出症状。急性病例表现为极度虚弱,甚至昏迷,慢性病例则通常少吃奶或拒绝吃奶,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稀便,甚至水样便,导致身体迅速消瘦,眼球下陷。剖检时可发现颈部及腹部皮肤水肿,肠道膨胀,内含黄色物质和气体。肝、肾也可能出现坏死的迹象。
在防治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对患病母猪和仔猪进行隔离,防止健康的母猪和仔猪感染。我们还重视产圈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待产母猪在严格消毒的环境中生产。此外,刚出生的仔猪每头肌肉注射1ml母猪血,24小时后再注射2ml,有效提高了免疫力。对于已经感染黄痢的仔猪,则每天早晚各注射2ml母猪血,通常两针即可治愈。
母猪血的采集可以通过耳静脉或腹部血管进行。在母猪分娩时,它们的性情较为温顺,非常适合抽血。抽血的位置可以选择距乳头2-3指的腹部动脉,通常每头母猪可以抽取40-50ml血液。抽取的血液可直接注射给仔猪,或加入枸橼酸钠后保存备用,使用时摇匀即可。
母猪血中富含多种抗体,能够有效补血并防治疾病,不仅可以预防仔猪黄痢,还能保护仔猪免受其它传染病的侵扰。经过两年的实践,这种方法不仅成功防治了仔猪黄痢,同时也有效阻止了仔猪白痢和水肿病的发生,治愈率达到100%。总之,该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显著,非常值得推广与应用。
下一篇:母猪产后尿潴留的预防与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