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到来,全国各地的猪场频繁出现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该病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个省份的猪场在生长育成猪舍及部分保育猪舍,皮肤上常出现急性的红色至粉红色的皮疹,这与疥螨性皮炎等皮肤病有明显区别。部分兽医在发病初期误判为疥螨感染,结果单纯使用驱虫药物并未有效控制病情。
目前,PDNS的具体病原还不明确,可能与猪圆环病毒感染异常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皮肤和肾脏的沉积有关。其他因素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细菌感染等也可能引发此病。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被认为是PDNS的一个主要诱因。长期摄入霉菌毒素会降低猪的免疫功能,使其更易罹患此病。春夏季节是霉菌活动的高峰期,猪的发病率因此上升。
养殖环境的不良条件如高密度饲养、通风不良等都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特别是在疫苗接种后,猪群的发病率通常会提高。
患病猪只的皮肤会出现散在的丘疹,最初为红色,逐渐变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紫红色病灶,严重者可能全身覆盖。病猪常表现出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轻度病例通常在一周内康复,而严重病例可能在数天内死亡。
有效的饲养管理可显著降低PDNS的发病率。应减少应激因素,提高猪舍的通风,适度降低养殖密度,为每头生长猪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
定期清理猪舍周围的杂草,进行环境消毒工作。病猪应隔离饲养,并及时处理严重病例。
在高发季节,应在饲料中加入霉菌毒素处理剂,最好选用广谱的处理剂以确保多种霉菌毒素的去除。同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酸制剂以抑制霉菌生长。
药浴和食用药物是控制PDNS的重要手段。可使用“复合醛”及其他抗菌、抗病毒药物进行防治,并及时做好驱虫工作。
猪皮炎肾病综合症是一个复杂的养殖问题,涉及病原、环境与管理等多重因素。通过科学的管理和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保障猪群的健康,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关键策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