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玉米粒多、粒重、粒饱和高产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策略。
在玉米的穗期,如果追肥不足或出现脱肥现象,可以采用花粒肥来追施。这有助于提高玉米的粒饱满度、粒重和产量。施肥时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施肥要早;第二,要适量,根据地力、玉米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整;第三,喷施0.4%磷酸二氢钾,每667平方米喷洒80至100千克。
花粒期是玉米对水分需求最旺盛的阶段,如果此时缺水,会严重影响籽粒的形成,导致果穗秃顶、缺粒和籽粒瘪尖,最后降低产量。因此,遇到干旱时,及时灌水是非常重要的,以满足玉米灌浆期间对水分的需求。然而,在玉米生长后期,由于根系活力减退,需增强耐涝能力。遇到暴雨或连续阴雨时,要立即进行排水,对于低洼地块,排水后应进行中耕,以打破土壤板结,增强土壤的通气性,促进根系的生长。
倒伏对玉米的产量影响极大,因此需采取预防措施。首先,应加强苗期管理,促使玉米苗健壮;其次,通过中耕培土,增加支持根的数量,提升抗倒伏能力。此外,可以在基肥中增加钾肥,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来增强植株的坚韧性。如果在玉米生长期遭遇强风导致倒伏,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在拔节后若出现倒伏,应迅速中耕培土,帮助玉米恢复;而在抽雄后倒伏,则需及时人工扶起并培土,以减少损失。
对于玉米的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发生大、小斑病和玉米螟时,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作物的健康和产量。
在不影响复种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推迟玉米的收获时间,以提高粒重和产量。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并且籽粒变硬、发亮呈金黄色时,表示玉米已达到完熟期,此时收获能获得最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