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地专家的报告,我省南部和西南部边缘地区出现了猪病发病病例,尤其在菏泽、聊城、济宁、临沂等地区的小猪场和散养户中,发病现象有所增加。自9月份以来,疫情监测点和省兽医院的病例数量迅速上升,整体形势不容乐观。这次发病事件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和原因。
最初发病的小规模散养户以及防疫措施不完善的猪场是疫情的主要源头,外购仔猪的区域尤为严重。随后,疫情迅速扩散至一些中大型猪场,传播速度极快,治愈率极低,发病率达到60%,死亡率在30%至50%之间,为养猪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般情况下,疫情在3到7天内就能传播至整个猪群,病程约为一周,影响所有年龄段的猪只,母猪多出现流产或死胎的情况。
发病初期体温并不高,随后逐渐升高,猪只表现出精神差、食欲减退、大便干燥和小便发黄等症状,部分猪只还表现出浆液性鼻炎和呼吸困难,最终衰竭死亡。由于病情复杂,剖检呈现广泛性出血点和淋巴结肿大等特征,表现出猪瘟和蓝耳病的典型症状。经过检测,发现蓝耳、猪瘟和圆环病毒均呈阳性,并且检测到的多为普通毒株,变异类型较少。
周边省份的疫情持续蔓延,给我们本地的生猪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同时,新增的养猪场由于技术水平不足,饲料营养、环境控制及免疫消毒等措施的缺乏,使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受病菌侵扰,成为疫病蔓延的契机。
今年的气候条件特别,持续的连阴天气导致温湿度过高,温差变化剧烈,使得猪群应激反应明显,对猪只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
疫苗的质量和免疫程序也存在问题。近年来新生产疫苗的企业增多,良莠不齐。省检测中心发现,部分疫苗存在牛粘膜病毒污染,导致症状类似猪瘟。此外,部分养猪户存在随意接种的情况,以为打一针疫苗就能高枕无忧,这样反而使猪群处于疫苗免疫应激状态。
当前饲料原料成本不断上涨,一些厂家为了竞争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加之霉菌毒素的影响,导致猪群生产性能下降,许多猪只进入亚健康状态。
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测和淘汰手段,种猪的带毒现象比较严重,同时疫苗质量不佳,进一步加剧了猪场疫病的控制难度。
上一篇:竹荪栽培技术(1)
下一篇:种猪四级繁育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