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袋料栽培平菇的管理尤其重要,确保幼菇健康成长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但是,夏季出菇期间可能会出现大批幼菇死亡的现象,这通常由以下三种原因造成。
平菇在原基形成后非常敏感于温度变化。如果温度持续高于30℃,菌盖将会逐渐枯萎,导致幼菇大面积死亡。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种植者应定期监测温度,并采取措施降温。
在出菇期间,如果气温过高,可以使用井水喷洒菇棚,帮助降低环境温度。保持合理的温度范围将有助于幼菇健康成长。
湿度对于平菇的生长同样至关重要。若菇棚内相对湿度低于80%,幼菇将因缺水而枯萎死亡。相反,如果在平菇子实体膨大期间喷水过多,可能会导致水肿和腐烂。
为了维持适宜的湿度,种植者需定期检查菇棚的湿度水平,确保其处于最佳范围内,从而促进幼菇的健康生长。
良好的通风条件是确保平菇正常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菇棚内通风不良,可能会导致出现“大脚菇”的情况,这种菇的特点是盖大而柄粗,这不仅影响外观,也影响品质。
种植者可以通过增加通风设施或定期开窗来保障菇棚内的空气流通,确保新鲜空气的进入,从而提高平菇的生长质量。
综上所述,夏季栽培平菇时,种植者应特别注意温度、湿度以及通风问题。通过有效管理这些因素,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幼菇死亡率,提升种植效益。
上一篇:平菇出现“断菌”、“退菌”怎么办
下一篇:春季重防猪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