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突然高热、死亡、可视黏膜发绀及流出煤焦油样血液。根据OIE的分类,炭疽被列为B类疫病和国家法定报告疾病。
炭疽杆菌是一种需氧芽孢杆菌,呈长而粗的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其在适宜的氧气和温度条件下能形成抵抗力强的芽胞。炭疽杆菌在尸体内的存活时间较短,但芽胞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炭疽的发生具有季节性,通常在夏季放牧期间流行。干旱和洪涝灾害是促进炭疽暴发的因素。被污染的土壤和牧地可成为持久疫源,病死动物的尸体是重要的传染源。
炭疽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3天,临床表现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表现为突然发病和急剧死亡,急性型则表现为高热和出血症状。
炭疽病例的剖检是禁止的,以防止芽胞污染环境。病原进入机体后,会在局部组织繁殖,导致水肿和炎症,最终进入血液并影响脾脏等器官。
初步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确诊需实验室检查。实验室诊断包括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需注意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定期为易感家畜注射炭疽芽胞苗是预防的关键。发生疫情后,应迅速查清疫情并采取综合防疫措施,病畜需在严格防护下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下一篇:蘑菇防治白腐病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