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原产于高寒山区,是一种低温长日照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经历了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人工栽培时,通常需要第一年育苗,第二年采收根部入药,第三年抽薹开花结果。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当归常在第二年的6至7月间大量抽薹开花,严重时抽薹率可达60%以上。
抽薹开花的植株,其根部的木质化程度增加,导致肉质根变得中空,柴性大,缺乏药用价值。因此,预防与控制提早抽薹是提高当归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措施。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早期抽薹开花的植株所结的种子通常具有早熟性状。试验表明,使用第二年开花结实的种子育苗,其早期抽薹率比第三年开花结实的种子高30至40%。
当归幼苗需要一定的低温和足够的糖分,长得高大的幼苗容易抽薹开花。根据实践,苗龄大的幼苗早期抽薹率高,因此应适当推迟播种期,控制苗龄在110天以内。
将苗子贮藏在0℃以下,可以使其处于休眠状态,从而降低早期抽薹率。
推迟播种时间,变育苗移栽为秋直播,有助于控制早期抽薹。此外,种植密度、气候条件、海拔高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当归的早期抽薹率。
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当归的早期抽薹率,提高其产量与品质。种植者应根据当归的生长特性,严格按照栽培要求进行管理。
上一篇:当归的产地与加工工艺探讨
下一篇:当归的种植与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