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苗木的健康生长,宜选择凉爽的半阴山作为育苗地,最佳土壤为松散而肥沃的砂壤土。栽培地应选择土层深厚、经过休闲的土地或二荒地。在每年七月中旬时,需将灌木和杂草砍除,铺在地面上并进行火烧,随后将土地深翻至25厘米以上,并进行日晒和风化处理。
在栽种之前,要结合整地向每亩地施入2500公斤的腐熟厩肥作为基肥。播种前再进行一次浅耕,最终形成宽1.3米、高畦沟宽40厘米的土畦,并在四周开挖好排水沟,以确保土壤水分适宜。
一般建议在四月上旬至中旬进行移栽。过早会导致幼苗在晚霜的影响下受害,过晚则可能导致种苗萌动,从而降低成活率。在整地后的土壤上,按照行株距33×27厘米的三角形错开布局,将层积苗按穴深20厘米的方式栽入。
选择根颈粗度为0.3-0.4厘米的苗木,每个穴栽入三株,栽后要及时覆土并轻轻压实。在覆土至半穴时,需要轻提种苗以使根系舒展,之后继续覆土至满穴,施入适量的火土灰或土杂肥,盖土高度应达到种苗根颈的2至3厘米。
当苗高达到3厘米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半个月后再进行第二次间苗。当苗木高达10厘米时,进行定苗。穴播时,每个穴应留存2至3株壮苗以确保成活率。
每年应进行3至4次的中耕除草。第一次在苗高3厘米时进行,结合间苗同时进行除草;第二次在苗高6厘米时,再次结合间苗进行除草,此时应进行浅层中耕。第三次则在定苗后进行,适当加深土壤;第四次在苗高达到20至25厘米时进行深耕。在行间封闭后,便不再进行中耕除草。
在幼苗期应避免施用过量氮肥,以免造成早抽薹,而在生长中期和后期可适当施用人畜粪水、火土灰或堆肥,每亩施用量为2000公斤。如条件允许,可将饼肥和过磷酸钙与厩肥堆沤后,在行间开沟施入,并铺土以促进根部生长。
在生长的前期,除了在干旱时进行适当灌溉外,应节制用水。在雨水过多的情况下,应及时疏通沟渠以排水,尤其在生长后期,田间不能积水,以免引发根腐现象。合理的排灌管理对苗木的生长至关重要。
上一篇:三七种子分级标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