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的人工栽培在不同的地形和土壤条件下都能广泛适应,无论是高山还是平地,阴坡还是阳坡,沙土还是黄土,都可以成功地开展天麻生产。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高产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在山区,由于秋季的降雨量较大,传统的窖栽天麻在排水不良的地方往往会因为积水而导致烂麻,从而影响产量。因此,采用坡面堆土栽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这种方法占用土地较多,容易受到干旱和高温的影响,不利于蜜环菌和天麻的生长,但畦栽或水平状栽培则利于提高产量。对于25℃以上的斜坡,推荐将菌棒和菌枝横摆,这有助于更好地接收雨水并保留水分。而在25℃以下的斜坡或高寒湿润地方,应该将菌棒和菌枝纵摆,以便排出多余的水分。只有在适当调节土壤水分和温度的条件下,蜜环菌才能旺盛生长,从而抑制杂菌的滋生。
目前,天麻的人工栽培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一层栽、二层栽和三层栽等。常见的菌床填料有单层菌棒和菌棒上下加枝叶的铺盖层。实践表明,使用光棒菌床的空窝率较高,特别是不适合在黄泥山坡栽培。使用铺盖菌床的方式,即在单层菌棒平摆的基础上,添加半腐熟阔叶树枝叶作为底层,再覆盖一层土,对蜜环菌和天麻的生长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铺层的质量和厚度至关重要,因为天麻主要在菌棒下生长,所以铺层提供了蜜环菌和天麻所需的营养基础。同时,盖层应为一半土和一半枝叶的混合物,以调节窖内的温度和湿度。建议使用半腐熟的阔叶树枝叶,并对菌棒进行鱼鳞口的处理,以利于接菌,进而提升天麻的产量。
合理轮栽是确保天麻持续高产的重要策略。研究表明,长时间在同一块地上栽培天麻会改变土壤性质,导致麻种和蜜环菌退化,从而降低产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每年更换栽培地点;如在某地种植过天麻,至少应该间隔5年才能再次栽培,以保证天麻的生产量不受影响。
使用三层伴栽夹枝叶法,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天麻的产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栽培方式,我们能够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