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叶枯病在种植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病害,影响植物的健康和产量。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菊花叶枯病的危害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叶枯病又被称为斑枯病或褐斑病,主要侵害菊花的叶片。初期,叶片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紫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的中心会变为灰褐色或灰黑色,并伴有小黑点。最终,病斑的扩大将导致叶片枯死。这种病害通常从五月开始出现,一直持续到菊花的采收期。在潮湿、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菊花叶枯病的发病几率较高。尤其是使用老根繁殖的苗木,病情更为严重。
在菊花收获后,应及时割除地上部分,集中烧毁残株、落叶及病叶,以减少冬季的病源存活。
务必在雨后及时开沟排水,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机会。
选用健康的植株进行繁殖,可以采用扦插繁殖方法,这将有助于减轻菊花叶枯病的发生率。
在梅雨季节可交替喷施50%的托布津1000倍液和1:1:100的波尔多液,以预防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一旦发现病害,应在初期迅速摘除病叶并烧毁,同时用50%的多菌灵800~1000倍液喷洒,连续喷洒两次,每次间隔10天。
以上就是关于菊花叶枯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的总结。如果您有更好的补充或建议,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交流。
上一篇:菊花霜霉病如何防治?
下一篇:菊花花叶病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