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采收后有多种加工方法。本文将介绍不同产区的麦冬加工方法及亩产情况,希望能为农民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四川地区,麦冬的加工过程通常如下:首先将采收的麦冬块根清洗干净,然后放置在晒席上进行暴晒,以去除水分。接下来,用双手轻轻搓揉块根,这一过程被称为“短水”。在搓揉时要特别注意,力度不能过大,以免破坏块根的表皮,从而影响品质。这个短水的过程需要反复进行5至6次,直到所有须根都去除并且块根达到干燥的状态。
完成短水后,使用“麦冬抛光机”进行最后的加工。传统上,这一步骤是将干燥的块根放入预先挖好的沟内,上面铺上晒席,再由两人相对仰卧在沟中,用双脚相互蹬踩来使块根光亮坚实,并去除杂质。经过这些过程处理后,称之为净麦冬。
一般情况下,四川地区的麦冬亩产干货可达100至150公斤,高产甚至可达到250公斤,这也是麦冬种植的经济效益之一。
浙江地区的麦冬加工方法略有不同。首先,将清洗干净的块根放置在晒具上,进行3至5天的初步晒干,期间须根会逐渐由软变硬。之后,块根被放入箩筐中,闷放2至3天,随后翻晒3至5天,期间要时常翻动,以确保干燥的均匀性。
在这个过程中,初步晒干后需要反复进行3至4次,使块根的干燥率达到70%。一旦达到了这个标准,就可以剪去须根,并继续晒至全干。在出现不良天气时,可以选择用40℃至50℃的微火加热,初次烘干15至20小时,再放置几天后继续烘干至完全干燥。
以上就是关于麦冬采收后加工方法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麦冬的处理流程。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或经验,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
上一篇:种植麦冬如何采收?
下一篇:麦冬黑斑病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