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功栽培丹参,了解其主要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有效管理丹参的种植,并探讨提高产量的方法,供您参考。
在每年3至4月期间,丹参幼苗开始出土时,必须进行查苗。如果发现土壤板结或覆土较厚影响出苗,需及时松土并扒开盖土,以促进出苗。此外,还需适时进行补苗,以确保苗木生长均匀。
使用根扞插繁殖法种植的丹参,若盖土过厚可能会影响出苗。因此,在幼苗出土后,需定期查苗,并对土壤进行松土处理。通常,每年在封垄前会进行三次除草,第一次在4月上旬,当苗高约10厘米时进行,避免伤根。第二次在6月开花时进行,第三次在7月中下旬,待植株封垄前进行,封垄后停止中耕。育苗地需定期拔草,以保护幼苗。
种植丹参的过程中,追肥是关键环节。建议结合中耕除草进行三次追肥。第一次在返青时施用提苗肥,每亩施用腐熟粪肥1500至2000千克或尿素5千克、硫酸铵10千克;第二次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以腐熟粪肥为主,每亩2000至2500千克;第三次重施磷肥,促进根部生长,推荐用油籽饼50至70千克、磷肥40千克进行堆沤后穴施。此外,增加微量元素施用,如锰肥和硼肥也有助于提高丹参的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
除非留作种用,其余花蕾应全部打掉,以抑制生殖生长,促进根部发展,并提升产量和质量。在花序抽出约1.5厘米时,需用手指将其掐掉,每隔3至5天摘一次,直到不再抽出为止。研究显示,相同的管理措施下,剪去花蕾的丹参鲜根增产12.98%至18.75%,干根甚至可增产20%至22.22%。
在干旱少雨的季节,尤其是苗期和移栽期,需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影响出苗和成活率。雨季则需关注排水,防止积水导致烂根。
在收获或剪收种子后,应将老秆齐根剪掉,以促进新根的生长。
以上内容便是关于丹参种植的主要田间管理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更好的补充,请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
上一篇:丹参苗如何栽种?
下一篇:种植丹参病害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