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人参与其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涉及松土、施肥、灌溉和越冬管理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种植人参的关键管理工作,以帮助提高人参的生长和产量。
每年四月中旬,随着人参芽苞的生长,应及时撤除覆盖物并耙松表土,以促进土壤通气。人参幼苗出土后,建议在五月底到六月中旬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之后,每隔20天进行一次,全年进行4至5次松土除草。切忌在松土时碰伤根部和芽苞,以免造成缺苗。
为防止烈日和强降雨导致病虫害,建议在六月下旬在畦边按30厘米距离插入带叶的树枝,俗称“插花”。这些树枝的高度应该为45至60厘米,秋季时及时撤除。
在五月中旬,人参植株开始抽蕾时,应及时摘除不留种的花蕾,以集中养分。根据实验结果,摘花蕾会使人参增产10%以上,且能减少次品的数量。如果计划在六岁时收获,建议四年生和五年生的植株留种,其他年份则应摘除花蕾。
在确保基肥充足的前提下,应在出苗后到展叶前进行早追肥。这时结合松土时,在行间开沟施肥,切忌伤根。通常每平方米施用腐熟厩肥5千克、豆饼0.25千克和过磷酸钙0.1千克的比例最佳。在开花前、开花后以及采种前分别喷施特定浓度的肥料,以促进种子增产。
根据参龄和发育阶段,水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四年生以下人参根系较浅,喜湿润环境,而高龄人参则需控制水分,避免烂根。在5至6月生长期,若土壤干燥应立即灌水,夏季多雨时则需及时排水。八月后应适当让雨水进入畦内,以调节土壤水分。
在十月中下旬,当植株黄枯时,应及时处理地上部分,准备越冬。然后在十一月初拆卸帘子,并在畦面上覆盖秸秆及防寒土,以防寒冷天气对根部的伤害。
在人参地上部枯萎后,建议在封冻前在畦面上覆盖树叶或稻草,厚度保持在10至20厘米,以预防冻害。
在冬季来临之前,需在参田四周架设风障,以阻挡寒风对参畦的直接侵袭,保护植株。
在大雪季节,用户应下膜并撤掉帘子,避免雪压坏参棚,而冬雪可自然保护土壤及保墒。
春季和冬季都应进行清园,及时收集枯萎植株并处理杂草,同时喷洒适当的药液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人参种植的主要管理工作。如果您有更多的建议及经验,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