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栽培金银花时,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和整地措施至关重要。金翠蕾、银翠蕾和白云喜阳是对光照要求较高的品种,因此应选择阳光充足、土壤深厚且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坡度不应超过15度。为了促进丰产,建议采用密植栽培,株行距可设置为2米x2米或2米x1.5米。在整地时,挖穴方法值得推荐,穴的规格为70cm x 70cm x 70cm。施足基肥对金银花的生长也非常关键,每亩施用4000~5000公斤的堆肥、秸秆或青杂草,以及150~300公斤的钙镁磷肥。
金银花的繁殖可以通过分株和压条,但这两种方法费时费工且繁殖系数低,可能对母株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影响。嫁接也是一种可行方法,通常使用灰毡毛忍冬、忍冬和红腺忍冬作为砧木,成活率约在30%到50%之间。另一方面,利用植物激素处理插条并在全光照条件下间歇喷雾的方式,成活率可达20%到40%。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最近推出的组培快繁技术,显著提高了繁殖系数并降低了成本,成功案例显示金银花新品种组培苗增殖率为4.5,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8%和94.8%。
金银花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耐旱能力,但在实际栽培中仍需适度增加肥水的供给。建议施用有机肥、氮磷钾肥和绿肥,结合喷药,适时进行叶面喷施。每年可进行两次追肥,施用一次基肥。早春芽萌动时可施复合肥,每穴推荐施用0.15公斤。在花期前适量增加磷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花的产量。此外,晚秋时节也应施用枯饼肥或腐熟农家肥,以助植物进入休眠阶段。
金银花新品种适合培养为圆头状或伞型灌木。在生长季节,要及时摘顶以控制生长,避免细弱钩状枝的形成。休眠季节应剪除老、病、弱、交叉的枝条,以集中养分促进新枝的健康生长。每季花摘后应多次进行摘梢,鼓励形成新花梢,并清除徒长的枝条以减少养分消耗。
金银花栽植后,需定期进行中耕除草,前三年每年3到4次,以保证植物健康成长。在3年后可视实际情况适当减少除草次数,春季和秋季前要进行土壤培土,以提高保水及保肥能力。为了避免土壤板结,建议每四年深翻一次,深度达到40~50厘米,从而为金银花的根系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金银花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白粉病、叶斑病、蚜虫和金银花叶蜂。对白粉病应在早期进行喷药防治,使用50%胶体硫或三唑酮。叶斑病发生后,应及时清理病叶并喷洒波尔多液等药剂加以控制。蚜虫和金银花叶蜂的防治则需要在特定时节进行喷药,以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金银花的采收最佳时机是花蕾上部呈乳白色、下部为青绿色时。过早或过迟采收都可能影响花的药材品质。在采收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花蕾的翻动和挤压,并迅速送往晒干或烘干室。同时,切忌采收时带入枝杆、叶片等杂质,这样可以保证花材的纯净和质量。
上一篇:忍冬(金银花)的栽培技巧与方法
下一篇:金银花密植早期丰产建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