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属于桔梗科党参属,学名为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是一种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它的原产地位于中国的上党郡(今山西省长治地区),因此得名。由于历史原因,隋代时改称为潞州,故又称为潞党参。
党参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省(自治区),同时在朝鲜和前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河北、山西和河南是党参的主产区,其中山西的党参享有盛誉。
党参喜冷凉气候,适宜在腐殖质土或砂质壤土中生长。幼苗对强光敏感,因此在栽培时需要注意遮荫。
党参全株有乳汁,散发特殊的臭味。根部呈纺锤状圆柱形,肉质,表面颜色为灰黄色至灰棕色,根头膨大,具瘤状茎痕,称为“狮子盘头”。茎细长多分枝,幼嫩部分有细白毛。叶片互生、对生或假轮生,形状为卵形或广卵形,基部近心形。
党参的花单生于叶腋,花色为绿色,具5裂片,花冠钟状,黄绿色带紫斑。蒴果呈圆锥形,种子细小,棕黄色有光泽。花期为8月至9月,果期为9月至10月。
党参的播种可以采用撒播或条播,条播时行距约10cm,开1cm浅沟,均匀播入种子,覆盖薄土。播后适当浇水,每公顷播种量约15kg。苗高约5cm时应分批揭去盖草,以避免强光晒死幼苗。定植时应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培壤土。
在定植时施足基肥,深耕细耙,按行距20-30cm开沟15-20cm深,将种苗按株距6-10cm斜摆于沟内,盖土5-6cm。每公顷约需种根375kg。苗高约30cm时插架,以促进茎蔓攀架生长。
党参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遭受锈病、根腐病等病害,以及地老虎、蛴螬、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应定期检查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党参味甘、性平,具有补气、益血、生津的功能。常用于治疗脾虚气弱、食少便溏、四肢倦怠、气短喘咳、言语无力、血虚头晕心慌、津亏舌干口渴等症状。
上一篇:明党参的品种与分类探讨
下一篇:党参高产高效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