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栽培技术的叶用研究与应用

养殖信息
2025-01-25 05:24:58
0

土壤适应性

枸杞对土壤适应性很强,在干旱、沙荒、盐碱的土壤里都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性能良好的偏碱性土壤生长最好。

繁殖方式

枸杞繁殖比较容易,播种、扦插、分株均可,生产上一般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

种子繁殖

一般在3月底4月初播种。

种子处理

播种前7-10天,将成熟的干果用40-50℃的温水浸泡一昼夜,将吸水膨胀的果实揉烂,分离出种子,清洗干净,然后将种子与5-10倍细沙混匀,加入温水湿润进行催芽,经5-7天即可发芽。

苗床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质肥沃的砂壤土或轻壤土,深耕20厘米,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千克,复合磷肥25千克,耙细整平,做成1米宽的平畦,在播种前3-4天浇透地水。

枸杞栽培技术的叶用研究与应用

播种

一般开沟播种,按行距15厘米,宽5厘米开沟,沟深2-3厘米,每亩用种量0.5-0.7千克,覆土轻压。

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适时浅水浇灌,当苗高5厘米左右开始间苗,当苗高6-8厘米时定苗,株距5厘米左右。要及时中耕除草、定苗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尿素5公斤。发现地老虎可用毒饵诱杀。

适时移植

在苗高80厘米时即可移栽。按行距2米,株距2米挖坑,每坑栽2-3株,施足底肥。

扦插繁殖

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扦插。

扦插

在枸杞发芽前,采集生长健壮,粗约0.4-0.6厘米的一年生枝条,堆成15厘米左右的插条,每个插条有2-3个芽。用α―萘乙酸处理后再置于24-26℃的温床上催根,有60%左右的插条形成愈伤组织,并有部分长出白根,即可进行扦插。按行距25厘米,株距15厘米扦插,插条上端有1-2个芽露出地面,盖上地膜。

苗期管理

插条发芽后及时将地膜撤掉,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苗齐以后可追施薄的人粪尿。

适时移植

当苗高50厘米即可移入大田。起苗时应少伤根系,不折断苗木。定植行距为2米,株距为1.5米。

田间管理

浇水施肥

枸杞需肥较多,除移栽时施足基肥外,在4、5、6月下旬,分别追肥,每次追施磷酸二铵15公斤左右,在花期前后,每隔15-20天向树冠喷施0.2%的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10月下旬可在成龄树树冠边缘挖环状沟,每亩施有机肥35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幼树约为成树的一半。天时要及时浇水,宜浅浇,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中耕松土

要勤中耕。每次浇水施肥后要中耕除草,每次采收后也要进行中耕,秋天还要深翻25厘米左右,以增强光照,提高地温,杀灭地下害虫。

病虫害防治

主要害虫有枸杞实蝇、蚜虫、木虱、螨虫、瓢虫等。可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或用25%功夫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和流胶病。白粉病可于发病初期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15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流胶病可于发现后立即用刀将被害部位的皮刮去,再用2%硫酸铜涂刷消毒。

采收

枸杞自插种后50-60天即可开始收获。先采收生长旺盛的枝条,留下其余的幼枝继续生长,当新枝长到40-50厘米基部叶片老化前,在基部割取嫩枝,可分次采收。

相关内容

热门排行

灵芝生长对光照条件有什么要求? 了解灵芝的光照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灵芝不仅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和控制血压等多重保健功效,还是许多爱...
板蓝根斑枯病如何预防?板蓝根斑... 板蓝根斑枯病概述板蓝根斑枯病是种植板蓝根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它不仅会显著降低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还会...
食用灵芝是否能防治艾滋病? 灵芝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潜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影响免疫系统的病毒,导致艾滋病(AIDS)这...
道家眼中的灵芝 灵芝的文化及其养生价值道家文化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对灵芝的崇拜和应用尤为显著。道家认为,通过清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