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伞(Coprinus)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伞科,鬼伞属。常见的种类包括墨汁鬼伞、光头鬼伞、毛头鬼伞、粪鬼伞和长根鬼伞等。
鬼伞类的共同特征是菌盖初呈弹头形或卵形,颜色为玉白、灰白或灰黄色,表面通常有鳞片毛。菌柄细长且中空,成熟后菌盖展开,菌褶由白色变黑色,最终与菌盖自溶成墨汁状。孢子呈黑色,形状为椭圆形,混在墨汁之中。
鬼伞常见于马、牛、羊粪肥及堆肥、发酵不良的料堆上,霉变或受潮的稻草、棉籽壳等原料上也常有大量鬼伞孢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和带孢子的基质及覆盖物。
鬼伞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通常发生在夏季和潮湿的基质上。营养方面,培养料中氮源过多或发酵过度会导致酸性环境,极易诱发鬼伞大量发生。
鬼伞生长速度快,周期短。例如,长根鬼伞从子实体形成到开伞约需7小时,从开伞到菌体自溶约需8小时,整个过程仅需24小时。每朵毛头鬼伞释放的孢子超过50亿个,易造成严重危害。
鬼伞子实体出现前无明显症状,待子实体长出后,可见到许多灰黑色小伞菌,生长极快,布满整个床面。在灵芝覆土栽培中,鬼伞与灵芝争夺水分和养料,导致减产或绝收。
应选用干燥、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并在使用前暴晒2天。发酵时,料温需达到70℃以上并及时翻堆,配料的碳氮比和含水量需合理。
覆盖前需对土壤进行5%甲醛溶液密封熏蒸处理。
一旦发生鬼伞,应在其开伞前及时拔除并烧毁或深埋,以防扩散。
上一篇:枸杞种植与育苗技术探讨
下一篇:半地下拱棚灵芝栽培技术的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