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紫斑病是影响洋葱生长的重大病害,其发生时间贯穿洋葱的整个生育周期,且也可能在其他葱属植物上出现。
该病主要侵害叶片和花梗,初期症状为水渍状的白色小点,随后发展为淡褐色的圆形或纺锤形凹陷斑点,最终扩展成褐色或深紫色,周围伴有黄色晕圈。病部常常出现深褐色或黑灰色的霉状物,具有同心轮纹的特征,且受害部位变得软化,容易折断。若果实受到侵害,种子的品质将受到影响,可能导致皱缩与成熟不良。此外,收获前若鳞茎受到侵害,容易导致腐烂。
洋葱紫斑病的病原是半知菌亚门的真菌,这种病原菌能够在寄主内部或病残体的土壤中越冬。次年,病原菌会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当环境温度在24~27℃时最容易发生此病,而温度低于12℃则不易发病。在温暖潮湿、阴雨天气或植物生长较弱、缺肥、干旱的情况下,发病情况更加严重。另外,洋葱蓟马的咬伤也会引起伤口,增加发病风险。
为有效防治洋葱紫斑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 进行田园卫生工作,实施轮作,避免长时间栽种葱属植物。
② 加强对洋葱的管理,施用充足的基肥与合理追肥,及时排水,以增强植株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③ 及时防治洋葱蓟马,采用50%乐果乳油稀释1000倍进行喷洒,以减少植株伤口。
④ 选择无病种子,并可用40%甲醛300倍液浸泡种子3小时进行杀菌处理,浸泡后及时清洗干净。
⑤ 在发病初期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及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在7~10天内进行喷洒,共计3~4次,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上一篇:洋葱中的硫元素不足问题
下一篇:贮藏洋葱的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