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洋葱品种,并使用当年新收的种子。洋葱种子寿命较短,不宜使用陈种子。选择土质肥沃、疏松、保水性强且2~3年未种过葱蒜类蔬菜的地块。施足基肥,浅耕细耙,作成1~2米宽的畦。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需做深沟高畦,沟深约20厘米。
洋葱秋播需选择适宜的播期。播种过早则冬前幼苗过大,春季易先期抽薹,不能正常形成肥大的鳞茎;播种过晚则幼苗太小,越冬易受冻,成活率低。一般在越冬上冻前,苗长到茎粗0.5~0.6厘米,具3~4片叶,株高达18~24厘米为宜。长江流域多在9月中、下旬播种,11月下旬定植。采用撒播法,在整平耙细的畦面上均匀撒籽,每亩苗床播种3.5~4千克,播后用细齿耧耙浅耧,使种子落入表土中,稍加镇压,盖草浇水,防止干旱和暴雨后土壤板结。幼苗出土时及时揭去盖草。
培育适龄壮苗,防止幼苗过大或生长细弱。可通过控制水肥、调节幼苗生长的措施,使幼苗达到适龄壮苗标准。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整个出苗期约需10~15天。根据天气情况酌情浇水,一般每隔10天浇1次水。若发现幼苗生长瘦弱,可施0.5%尿素等稀化肥水,每亩用肥5~10千克,或施10%的腐熟粪尿1000~1500千克。苗期注意除草1~2次,检查和防治地下害虫。
定植时要严格选苗,剔除无根、无生长点、过矮或假茎粗在0.4厘米以下的细弱小苗,以及假茎粗在0.7厘米以上的过大苗。选用假茎粗在0.5~0.7厘米的适中壮苗。将苗按大小分级,分别栽植,以便管理。定植覆土深度以埋入小鳞茎,浇水后不倒苗为度。定植过深,鳞茎膨大受土挤压;栽植过浅,根系生长不良,越冬易出现冻土“拔根”现象。
冬前定植幼苗后浇水,成活后施少量越冬肥,使植株恢复生长并长出1~2片新叶后过冬。如土壤干旱应浇足水,以全部渗入土中,地面无积水为度。
开春后,当平均气温达15~16℃时,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时期,需保持土面湿润。此期要勤中耕、松土,加大浇水量,并追肥1~2次。随着气温上升,植株地上部生长减慢,鳞茎开始膨大。当小鳞茎增大至3厘米左右时,已进入鳞茎膨大期,应保证水肥供给充足。为促进鳞茎膨大,要及时浇施一次稀粪水,遇干旱勤浇水,每4~5天浇水1次,保持土面湿润;雨后及时排除积水,严防受涝。在收获前10天停止灌水,使洋葱组织充实,充分成熟,利于贮藏。
洋葱鳞茎成熟适于收获的标志是:植株基部第一至第二片叶枯黄,第三至第四片叶尚带绿色,假茎失水松软,地上部自然倒伏。收获应选晴天进行,全株连根拔起,在田间晾1~2天。晾晒时叶子遮住葱头,只晒叶不晒头,以促进鳞茎后熟,外皮干燥,利于贮藏。
上一篇:洋葱黑粉病的防治策略
下一篇:春季防腐措施助力洋葱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