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菜在上海地区通常被称为米苋,主要分为红色、绿色和彩色三种类型。近年来,春季播种时以红色品种为主,而夏秋季则主要选用绿色品种。这种蔬菜不但品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已经成为市民最受欢迎的绿叶菜之一。市场行情看好,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扩大苋菜的种植面积,尤其是在保护地栽培方面,每年的增幅约为10%。本文将简要介绍春播苋菜的保护地栽培技术要点。
苋菜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5至30℃,温度低于15℃时,生长速度会显著减慢。此外,苋菜具有较强的耐热能力。
苋菜是一种短日照作物,若在高温和短日照条件下种植,容易导致抽苔开花。因此,春季播种不宜过早,以避免花蕾早期形成,从而影响品质。
苋菜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并不严格,但需要充足的肥料,特别是以氮肥为主的肥料,以促进其生长。
选择抗逆性强的大圆叶红苋菜品种进行春播,同时可以适量辅以绿色品种。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土壤,并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用300千克商品有机肥和50千克蔬菜专用复合肥,旨在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同时,提前5至7天扣好大棚模,提高地温,以保证苗齐。
在上海郊区,最佳播种时间为每年的3月上旬至4月上旬。若播种时间过早,由于短日照特性,可能会出现早发花蕾,从而影响苋菜的品质。播种时采用撒播,每667平方米用种量为2至3千克。经过两次间苗和采收后,还可以追加1至1.5千克种子,以延长采收期。播种前需浇足底水,播后应覆盖地膜,待出苗率达到80%以上时及时揭去地膜,密闭大棚,以保持水分,促进出苗。后期视气温和苗情,调整通风换气工作。
在施用基肥的基础上,第一次间苗采收后可追施一次氮肥,每667平方米施用尿素5至8千克,并浇水以促进肥料溶解。同时需关注通风换气,以防止因尿素转化过程中的高温而烧苗。后期应根据苗情加强肥水管理。
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应做好化学防治工作。可使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防治白粉病和炭疽病。由于春季播种的苋菜虫害相对较轻,若出现跳甲等害虫,应使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苋菜的采收方式主要有间苗和割叉两种。近年来,普遍采用的是间大苗连根拔起后扎小把的方式,通常在苗高达到13至16厘米时,进行间苗,然后将其转移至周转箱中上市。
上一篇:苋菜全年度管理要点与病害预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