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夜蛾(学名:Mamestra brassicae)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已知寄主超过200种,主要为害甘蓝、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甜菜、菠菜等黎科蔬菜。它们也会侵害豆类、瓜类、茄子、辣椒等作物,甚至包括玉米和烟草。
甘蓝夜蛾的幼虫以叶片为食,刚孵化的幼虫会聚集在卵块的叶背,啃食一面表皮,留下透明的小斑点。随着成长,幼虫会分散并造成叶片出现孔洞。进入暴食阶段后,幼虫可将叶片吃光,仅剩叶脉和叶柄。甘蓝夜蛾的成虫体长约20毫米,翅展可达50毫米,体色为灰褐色,具有明显的黑色波浪形纹路。
甘蓝夜蛾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东北地区每年发生2至3代,而四川地区则可达3至4代。它们以蛹在土中越冬,春季气温达到15至16℃时,越冬蛹会羽化出土。成虫在日落后活动,主要取食花蜜,交配后会在叶背产卵,每头雌虫可产卵千余粒。
秋季翻地可消灭部分越冬蛹,及时耕翻土地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可设置黑光灯或糖醋液来诱杀成虫。
在卵盛期或初孵幼虫期,及时摘除卵块或幼虫群集可减少虫量。
在幼虫盛发期使用适当的药剂,如90%晶体敌百虫或其他有效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在卵盛期释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或使用“HD-1”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
下一篇:“白露”时节大葱的养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