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蓝是甘蓝中的一个变种,以紫红色叶球为产品,原产于欧洲地中海至北海沿岸,性喜凉爽而又较耐寒,露地和保护地均可栽培。具有结球紧实、色泽艳丽、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南京地区春紫甘蓝栽培由12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均可播种,6月上旬至7月上旬收获,667平方米产量2500~3000kg,收入4000~4800元。
选择冬性较强、春播型、早熟丰产的品种,目前我国春甘蓝栽培的品种有紫甘一号、早红、红亩等。据本所栽培技术研究,紫甘一号冬性较强、早熟、品质好、产量高,适宜南京地区作早熟栽培。
南京地区12月中旬为适宜播期,保护地育苗以防先期抽薹。育苗采用撒播法,667平方米用种量50g,苗床面积16平方米左右,播后浇透水,盖上地膜,提高床温,促使发芽。春紫甘蓝育苗期短,需要保持较高的温度,前期注意白天通风,保持15~20℃,晚间防寒,保持气温5℃左右,控制春化过程,定植前进行低温锻炼,在不受冻害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温度,以适应早春露地环境。
选择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和肥沃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保水性好,pH值5.8~6.9为宜。667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000kg、复合肥100kg作基肥,施肥后耕翻1次,耕后耙平耙碎土垡,作成深沟高畦,畦宽2m,定植行株距40cm见方,每667平方米定植3500株。苗高15cm,6~7片真叶时,于2月28日左右定植于大棚,定植后立即浇定根水,同时注意及时复水,保证活棵。
春甘蓝定植后,由于气温较低,除浇缓苗水外,一般不多灌水。在温度管理方面,定植后7~10天,白天25~27℃,夜间13~15℃,中耕2次以保持土壤水分和较高土温,促进根系发育,幼苗期,莲座期土壤见干见湿为度。莲座期后期,为控制茎叶徒长,促进球叶分化,早熟品种适当蹲苗,不易过长,可控制早期抽薹,进入结球期,为促进叶球迅速增长,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并结合浇水,增施追肥,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kg、钙钾肥10kg或用0.2%磷酸二氢钾喷施叶球,隔7~10天1次,连喷2次。
结球期易生软腐病,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发病初期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500倍液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喷3次。防治菜青虫,667平方米可用5%氯氰菊酯乳油40g加水60kg喷雾,防治小菜蛾,667平方米用0.5%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60g加水60kg喷雾,防治蚜虫,667平方米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g加水60kg喷雾。
6月上旬采收,叶球紧实时应及时分批采收,1个月内收完,否则叶球易开裂或腐烂。每667平方米产量达2700kg左右。
上一篇:球茎茴香菌核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下一篇:结球甘蓝高产栽培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