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种植早熟春甘蓝已成为许多菜农追求经济效益的选择。但由于部分菜农为了追求甘蓝的早熟而不顾科学规律,导致播种期提前,配合不当的管理方法,使得早熟春甘蓝出现“未熟抽薹”现象。在此,我们将分析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甘蓝作为一种春化作物,在幼苗达到7片真叶、叶宽5cm以上、茎粗0.6cm左右时,若遇到0-15℃的低温,将在50-90天内通过春化现象发生抽薹。尤其在0-4℃的低温条件下,发生“未熟抽薹”的可能性更高。
甘蓝的品种特性直接影响抽薹现象。诸如8398、中甘10号等冬性较强的早熟春甘蓝在栽培管理得当的情况下不易发生“未熟抽薹”,然而在严寒的倒春寒天气下,仍然存在风险。
幼苗的大小也是影响抽薹的重要因素。当叶片数达到4-7片,且最大叶宽和茎粗达到一定标准时,幼苗的抗低温能力下降,容易导致抽薹现象。
早春的气候变化对甘蓝的育苗和定植影响深远。如果在育苗期间或定植后气温出现异常,容易造成抽薹现象。例如,在2011年的异常气温条件下,部分地区的早熟春甘蓝出现了这一问题。
播种时间的早晚直接关系到幼苗的生长状态。过早播种,幼苗在低温下的成熟时间延长,增加了抽薹的几率;相反,适当推迟播种可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苗床的温度管理同样至关重要。高温会促进幼苗快速生长,使其更容易达到接受低温的状态,从而增加抽薹风险。而较低的苗床温度则有助于缓慢生长,减少抽薹机率。
早熟春甘蓝的定植如果过早,尤其在遇到倒春寒时,会加剧“未熟抽薹”的发生机率。因此,合理控制定植时间及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早熟春甘蓝,最佳的播种时间应选择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播种后,要确保苗床温度保持在8-20℃之间,以避免过高温度导致幼苗徒长。同时,4月下旬进行分苗,5月上旬进行定植,并采取保护措施,以应对晚霜冻的风险。
在田间管理中前期适当控制幼苗的生长,采用小蹲苗措施。在定植后7天左右浇水,再进行中耕,并在之后适度施肥以避免幼苗生长过旺。塑料小拱棚内的早熟春甘蓝,棚温应控制在25℃以下,以防外叶徒长。包心阶段要集中进行追肥和浇水,以确保丰产。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的播种与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早熟春甘蓝的未熟抽薹现象,确保春甘蓝的健康成长和丰收。
上一篇:抱子甘蓝的种植技巧与管理方法
下一篇:球茎茴香的强壮苗培育技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