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类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常面临多种病害的威胁,霜霉病、紫斑病和葱锈病是其中较为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病害。这些病害不仅影响了葱类作物的产量,还有可能降低其品质。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病害的症状、发病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霜霉病主要危害大葱和圆葱,同时也会危害大蒜和韭菜。发病时,病叶和花梗上会出现黄绿色的病斑,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表面会生长出白色的霉状物,这是病菌的菌丝体和孢子囊。在后期,病部会因其他腐生菌的侵染而变为黑色霉。
霜霉病的发生通常与低温高湿的环境密切相关,最适宜的温度为15℃,在这种条件下病菌的潜伏期仅为5到10天。春季和初夏时节,如果白天气温较高而夜晚凉爽,并且天气阴雨连绵,就非常容易导致病害的大流行。此外,低洼地带、土壤粘重、过于密植或生长不良的地块也更易发生霜霉病。
为了有效防治霜霉病,应进行合理的轮作,建议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2至3年以上。同时,要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植株的生长势,提高其抵抗力。从病害发生的初期开始,使用以下药剂进行喷洒: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调整喷药频次,雨天应提早喷洒清水以预防病害暴发。
紫斑病主要影响大葱的叶子和花梗,同时也会对圆葱的鳞茎造成危害。初期病斑呈水浸状白色点,并且扩展迅速,形成纺锤形的凹陷斑,颜色由淡褐色逐渐转为褐色至青紫色,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湿度大的情况下,病斑上会出现黑褐色的霉状物。
在南方,紫斑病主要通过分生孢子在葱类作物之间传播,而在北方则是通过菌丝体在植物体内或病残体上越冬后产生分生孢子。病菌侵入的条件为温暖多湿,气温低于12℃时则不会发病。葱蓟马很容易使病情加重,因此在蓟马严重发生时应特别警惕。
建议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3至4年,并对播种前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药剂包括50%福美双和50%多菌灵等。及时喷洒药剂,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等,以防止病害加重。如果同时存在葱蓟马,可以混用特定农药,以兼治病害。
葱锈病的病叶上可见一些黄色小点,这些是锈病病菌的夏孢子堆,里面含有橙黄色的粉末。在后期,病部会出现黑褐色的小点,这些是病菌的冬孢子堆,内藏大量的冬孢子。
锈病的发病条件也与低温高湿的气候密切相关,最适宜的发病温度为9至18℃,潜伏期为10天。气温高于24℃时,发病受到抑制。春秋季节若连续阴雨、气温较低,则更易引发爆发;温暖潮湿的冬季也有利于病菌的越冬和来年的传播。
防治葱锈病的有效措施包括提高土壤肥力,定期施用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并尽量提早收获病重的田块,避免在其附近种植葱蒜类蔬菜。此外,及时使用药剂喷洒,如25%菌通散和12.5%禾果利等,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通过以上方法,农民朋友们在种植葱类作物时,可以有效降低霜霉病、紫斑病和葱锈病的危害,保护作物健康生长,从而提升产量和品质。
上一篇:小葱高效优质种植技巧解析
下一篇:温室中球茎茴香的育苗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