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8月中下旬,雨季结束,标志着秋季蔬菜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大葱的田间管理重点在于促进根系发育、壮棵以及培土软化。这些措施能够加强肥水管理,为葱白的形成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最终提升大葱的产量和品质。
大葱定植后进入炎热的夏季,管理的重心应放在促根上,因此需控制浇水量。在雨后要及时排水,以防出现涝灾,从而导致烂根、黄叶或死苗的现象。此时,加强中耕是促进根系生长的重要措施。
从立秋到白露之间,灌水应遵循轻浇和早晚浇水的原则。白露以后,大葱进入生长高峰期,需勤浇和重浇,每4至6天浇一次水。霜降后气温降低,基本长成的大葱需水量减少,应保持土壤湿润。收获前5至7天应停止浇水,以利于收获和储存。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大葱必须进行分期追肥。在立秋后,植株生长加快时,应施用“攻叶肥”。每亩施入1500至2000千克的腐熟农家肥和20至25千克的过磷酸钙,以促进叶部生长。
白露后,大葱进入葱白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应结合浇水施用“攻棵肥”两次。每次每亩施入15至20千克尿素和10至15千克硫酸钾,撒于行间,并进行浅中耕后浇水,以确保肥料的有效吸收。
培土不仅可以软化叶鞘,还能防止倒伏,提高葱白的产量和品质。在立秋到收获前的一段时间内,一般需进行三次培土。前两次结合中耕,将土壤堆入葱沟,处暑后将沟填平。
每次培土的高度应根据假茎的生长高度调整,通常为3至4厘米,直至土培到最上叶片的出叶口位置。切勿埋没心叶,以防止叶片腐烂影响大葱的生长。
为了有效防止潜叶蝇的侵害,可以在缓苗后每8至10天喷一次乐果(每15千克水加乐果15毫升)。若叶片出现褐斑或灰斑病,可使用1000倍的多菌灵进行防治,确保大葱健康生长。
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我们可以显著提高大葱的产量和品质,为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大葱与香葱种植的核心技术要点解析
下一篇:荷兰球茎茴香冬春季种植技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