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菌核病近年来愈发严重,尤其在香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尤其是在保护地种植中,因轮作困难,导致病菌量累计,给香菜的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香菜菌核病主要侵害茎基部及叶片。初期常见褪色、水渍状的病斑,随之发展为淡褐色,面积迅速扩大,环绕茎部生长。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病部常可见白色棉絮状的菌丝,表现出软腐现象。进入后期,白霉层下会形成黑色菌核,病情严重时,受害植物会出现枯死现象。
在潮湿环境中,病部表面能见到白色棉絮状霉层,后期在茎表面则形成菌核。如剥开茎部,可以看到呈黑色的菌核,这是判断香菜菌核病的重要依据。
香菜菌核病的致病菌为子囊菌亚门中的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其菌丝为白色,菌核外表为黑色,内部呈白色。菌核萌发时会形成子囊盘,数量可达几到几十个,初期呈杯状,后期变为淡黄褐色的盘状,盘下有长柄,表面排列着子囊,内部包含8个子囊孢子。
病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或种子中越冬,成为来年初期的侵染源。当条件适宜时,菌核会萌发,产生子囊盘,并通过气流弹射出子囊孢子,从而感染香菜。病原菌在田间也可以通过受感染的杂草(如马齿苋)传播,导致反复侵染。在恶劣的生长条件下,病菌将再次形成菌核进行越冬。
有效识别和防治香菜菌核病,不仅能提高香菜的产量和质量,也对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上一篇:新西兰四季香菜的种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