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芹是一种在昆明地区呈贡县重要的高档蔬菜,尤其是在大渔乡、麦子办事处、上可乐及下可乐等地广泛栽培。当前,西芹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334公顷,但调查数据显示,其病害情况相当严重,尤其是斑枯病,其发病率在20%至30%之间,有时可超过80%,甚至在严重情况下达到100%,这直接影响了西芹的产量和品质。
西芹主要受到斑枯病的侵害,病害不仅影响叶片,还会影响到叶柄和茎部。呈贡县的斑枯病多为大斑类型,初期症状为浅褐色油浸状小点,随后发展成黄褐色坏死斑。这些病斑通常为近圆形,直径在4至10mm之间,边缘明显呈墨绿色,中央会均匀分布墨色小点。当叶柄和茎部受到感染时,会形成大圆形褐色坏死斑,边缘略凹陷,造成植株表面密布病斑,导致短时间内的坏死和枯萎。
西芹的斑枯病是由芹菜小壳针孢菌侵染引起的。病菌能够在种皮内或病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风、雨、农事操作等方式传播。种皮内的病菌可以存活超过一年。根据研究,分生孢子的萌发温度为9至28℃,最适宜的发育温度为20至27℃,在秋冬季及早春的冷凉天气中,病菌的发病速度较快,潮湿多雨的环境更利于病害的发生。此外,田间管理不当,如积水或缺肥、温度过高等情况,都会加剧病害的发生。
选择无病种子或使用存放超过两年的种子可以有效防治病害。对于新种子,建议在播种前进行消毒,可以采用48至50℃的温水浸种30分钟,并在搅拌的同时进行,以提高防病效果。播种时应增加1%的播种量,以提升种植密度。
在西芹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田间的病残落叶,发病初期须及时摘除病叶和病茎,并集中处理,以减少病源的感染。
根据呈贡县的气候特点以及外销需求,应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如美国的PS和加州王等。
合理安排种植密度,行距保持在20cm,株距设定为20至25cm,每穴种植1至2株。同时,要增施底肥,适时进行追肥,确保田间的通风和排湿,减少夜间的露水,避免大水漫灌。
在未发病之前,可以使用64%世高1200倍液或12.5%的腈菌唑3000至4000倍液交替或混合使用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则可使用25%的丙环唑4000至60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其他可供选择的药剂包括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的福星乳油杀菌剂8000至10000倍液等,防治频率为7至10天一次,根据病情可连续进行1至3次,效果较为显著。
上一篇:芹菜冬季越冬与软化栽培方法探讨
下一篇:温室芹菜高效高产种植五大技巧